6合彩開獎號碼查詢-查征信發現名下有1200萬貸款記錄
轉載病毒發現史年輕的病毒學病毒學作為一個學科,只有一百來年的歷史。在顯微鏡以及分離技術出現前,人類根本無法識別微生物。自亞裡士多德以來,西方人其實一直相信自生論,認為生命是以某種方式自發起源于非生命物質的,比如啃齒動物由受潮的谷物變成,甲蟲由灰塵變成,青蛙由泥漿變成,蛆蟲由腐肉變成。17世紀之前,誰也沒見過微生物是什麼樣子。直到1665年左右,英國科學家羅伯特-胡克(Robert Hooke) 制造了復式顯微鏡,用來觀察軟木塞的小切片。他用“小室”(Cel)一詞來描述自己看見的有序排列的小盒子,因為這些讓他想起修道士坐的房間。大約同時期的荷蘭布商和運研磨業餘愛好者列文虎克(Anton Leeuwenhoek),第一次用自制的運觀察到了微生物。死水潭、病人身上,甚至他自己的嘴巴裡,幾乎在每個地方他都找到了所謂的微生物。不幸的是,雖然他的顯微鏡放大倍數達300倍,他卻拒絕將顯微鏡賣給別人,由此他並沒有盡其可能推動微生物學的發展。列文虎克去世後,微生物學又開始在一個多世紀內停滯不前。直到19 紀20年代,意大利的亞米齊和其他人制成了改進的消色差顯微鏡,才使人們得以觀察到有機細胞的詳細情況。在此基礎上,1838 – 1839年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(Mathias Scheiden)和動物學家施旺(Theodor Schwann)提出了細胞學說,闡述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,